茶叶复干机一般采用轻火慢炖,10小时左右差不多了
茶叶炒干机械设备工具/原料:簸箕、炒锅、手套。
方法/步骤:
1.把采来的新鲜茶叶用簸箕晾干水分。
2.专用炒茶锅清洗干净加热。
3.抓一把茶叶放在热锅中,炒茶师傅右手戴上专用帆布手套,开始进行翻炒。
4.翻炒地时候需要不停地将茶叶向上抛撒,使茶叶能够均匀地受热。直至茶叶出香变色后才可出锅。
5.把炒好的茶叶撒在簸箕里,待茶叶冷却后用右手顺时针或者逆,只能往一个方向的揉搓。
6.揉搓至茶叶变成干茶叶的样子,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晾干。
茶叶连续烘干机第一名:进强
进强茶机公司专业生产:茶叶揉捻机,茶叶杀青机,茶叶理条机,,茶叶提升机,生产线等、欢迎垂询。
公司致力于茶叶流水线研制、开发、生产、茶叶加工设备,在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前提下,并结合我国国情,开发成功的各种茶叶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绿茶、红茶、白茶、乌龙,黑茶,扁茶等各种茶叶的加工,并拥有茶叶加工自动流水生产线,公司以其先进的技术、合理的工艺、优越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务深受茶农青睐。 进强崇尚科学,推行年轻化组织,使得公司朝气蓬勃,并始终把握先进技术的脉搏,引导先进设备的方向,从开发、研制、生产到售后服务,无不体现科技的精髓,诚信的品质,用务实的态度,全程解决客户疑虑。
沐浴着科技的阳光,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伟大的事业,宏伟的目标,将凝聚起所有进强人: 互相尊重,忠于进强事业; 精诚服务,凝聚顾客身上; 拼搏创新,集成进强品牌; 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精益求精,实现市场双赢。 进强茶机,您永远的合作伙伴,茶叶加工永远的启明星!
茶叶复干机有没有出来是直条的
1
/1條萊垍頭
加工工艺流程1、萎凋:苦丁茶由于叶大,芽粗壮,梢粗,节长,含水量较高,故付制前应通过萎凋散失部分水分,可在上午九、十点于阳光下,或下午四、五点时在阳光下晒一个多小时,鲜叶放于洁净的萎调席或小筛上,薄摊,叶子厚3—4厘米,萎凋至叶色变深绿或暗绿,叶质柔软。2、杀青:杀青技术是较为关键工序之一,目的是破坏鲜叶中多酚类氧化酶的活性,中止氧化,消耗鲜叶中有效成分,并使有效成分迅速转化和生成。杀青用锅式杀青机,锅温200℃以上,每锅投叶量6—7公斤,叶子下锅后能听到清脆的如炒豆般爆声。时间7—8分钟,杀至青味消失,略有清香溢出可以下锅,此时叶色暗绿,手折梗不断,手捏成团后松手会慢慢弹开。下锅摊开散热散水气,稍后揉捻。3、揉捻:可卷紧茶条,破坏叶的细胞组织,使茶汁充分溢出附在茶条表面。揉捻用中小型机,中型机投叶40—43公斤,小型机15公斤左右,时间25—30分钟。加压遵循以下原则:空揉(10分钟)—轻揉(5分钟)—中揉(10分钟)—空揉(5分钟)。要求成条率80%以上,细胞破坏率40%左右。普通型外形苦丁茶用此方法揉捻,但针型、卷条型、珠型则揉捻程度要轻,具体操作如下,时间10分钟,用轻压揉。①针型茶在初揉后,下机解块,再用手合起搓条,类似雨花茶搓条手法,搓紧搓直,成针形,然后进行烘干复火。②卷条型茶用手搓成直条后,再对折成绳索状,类似于炸油条状,然后同样烘干定型。③珠型茶在初揉后,下机解块,用6CCQ—50型双曲提毫炒干机炒干,锅温80—90℃,后期温度降至60℃,时间约45分钟,炒至基本成珍珠状,颗粒紧张,下机摊凉,30分钟后再慢慢烘干复火。4、沤堆:苦丁茶细胞活性较强,为了使成茶颜色更加乌褐油润,提高滋味。揉捻叶干燥前通过沤堆,可以取得较好品质。方法是青茶冬茶沤堆时间约2小时,夏茶秋茶1个小时左右,茶堆上复盖湿布,类似于红茶堆放发酵作法。特殊形状茶在造型完毕后同样需沤堆。5、造型:这是针型、卷条型、珠型茶需用的工序,方法同揉捻工序。6、初烘:把揉捻叶或造型完毕叶经沤堆后,均匀薄摊于50型或120型烘干机烘页上,上叶厚度1厘米,热空气温度120℃,烘至七、八成干下机,摊凉散热。高级苦丁茶用炭火烘笼烘焙。7、复火:同样用烘干机或烘笼。温度80℃左右的热空气或60℃的烘笼顶温度,烘至足干,含水率约5%—6%时可下机,稍摊凉散热。8、精选包装:对毛茶作拣剔除杂,如除去黄叶、梗、老叶等,及时包装入库。萊垍頭條
茶叶复干机温度烘干茶叶温度要求烘干茶叶的温度为120~150°C,揉捻叶一般要求在30~40分钟内烘完一道,而后可静置2~4小时,再烘第二道,一般烘2--3道即可全干。
烘干机第一道烘干温度约为130-150°C,要求稳定。第二道烘干温度比第一道略低些,为120-140°C,直至烘干为主。
茶叶烘干机价格PTC陶瓷发热体加热,能够快速实现制热,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可以做茶叶烘干机。
而且大功率烘箱采用智能LTDE控制系统,精度±1℃,多达30段的可编程序功能,能够任意设定升温速度,恒温时间,及自动开机,停机和大空间的干衣容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组合式设计,体积小巧,拆装方便。很方便的哦!
茶叶烘干机多少钱一台首先大家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前期温度上升缓慢不等于温度上不去。烘干的温度上不去可能是烘干房建造有缺陷导致热量散失,也可能是选错了热泵机型,南方烘干热泵在严寒北方使用,导致热泵水土不服温度上不去。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烘干技术人员一一排除问题,才能解决。
烘干前期温度上升缓慢,是正常现象。因为烘干热泵从空气中转移的热量需要将烘干房的内部室温,从正常气温提升至50多℃,俗称的“烘房预热”。解决办法:要想在烘干前期预热的温度提升快,可增加电热辅助加热,满足前期温度难以上去的问题。也可以在烘干前设置大的功率去升温,这需要与厂家电控设计时进行调整。
茶叶复干机安装
、制作桑叶茶时一定要去桑树林中采集那些新鲜嫩绿的桑叶,那些有损伤或者被虫蛀有病害的桑叶并不适合用来制作桑叶,茶桑叶采摘回家以后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把它表面的浮尘全部洗干净。
2、准备一个大点的蒸锅里面放入清水加热烧开上面放上蒸汽,再把洗好以后的桑叶放到蒸汽上,盖好锅用蒸汽蒸,这样可以快速杀青。开播以后需要用中火蒸15分钟左右,蒸好以后的桑叶要取出放在大盆中,等它温度适宜后就要用手快速揉捻。
3、把大盆中的桑叶全部揉捻到变软成为团状以后,再把它收集起来,放到阳光下晾晒,也可以直接把它放到烤箱的烤盘中,用中火烤10~15分钟,等桑叶完全烤干以后,自制的桑叶茶就已经做好。
4、桑叶茶在做好以后,一定要装入到可以密封的保鲜袋中,入冰箱冷藏保存,也可以把它放入到可以密封的查盒装,平时要注意防潮防蛀,在需要时取出适量直接放在杯子中,用开水冲泡就得到美味的茶汤。
5、市场上出售的桑叶茶不但经过了杀青和揉捻,还经过了炒香这个步骤,也就是把揉捻完成的桑叶,放在加热的铁锅中用小火慢慢炒,直到炒出诱人的香气,才能把它取出降温。降温以后过筛去掉碎末以后就能得到质量上乘的桑叶茶
茶叶复干机产生的灰一、颜色与嫩度:
从最初刚发芽的芽头,到成型的叶片,叶子的嫩度从鲜嫩逐渐变得老壮,叶子的颜色变化:嫩黄色→翠绿→深绿。叶子的颜色变化代表了嫩度的高低。
代表茶类:绿茶、黄茶、白茶、红茶
【绿茶】绿茶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叶子的最初颜色。所以绿茶的原料品质由嫩黄→嫩绿→翠绿→深绿,依次递减。
翠绿型:鲜叶嫩度好,为一芽一二叶初展,新鲜,绿茶制法,杀青质量好,在短时间内迅速彻底的破坏酶活性,其余工序处理及时合理。属此类型的茶如高级绿茶、瓜片、银峰、松针、古丈毛尖、信阳毛尖、江山绿牡丹等。
深绿型:鲜叶嫩度好,为一芽一二叶,新鲜,绿茶制法,杀青叶投叶量较多,且杀青质量好,其余工序处理及时合理,外形条索紧结。属此类型的茶有天目青顶、高级炒青、滇晒青等。深绿在评茶术语上称苍绿,猴魁色苍绿属此类型。
墨绿型:鲜叶较嫩,为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烘青,雨茶,珠茶,火青等。
竹叶青茶叶2017年新茶峨眉高山绿茶特级(品味)经典礼盒208g
【黄茶】黄茶是在绿茶的工艺上加了一道闷黄的工序。所以黄茶的原料品质由嫩黄→金黄→黄褐,依次递减。
嫩黄型:鲜叶细嫩,嫩黄色,为一芽一叶,制造中有闷黄工序,属黄茶制法。该色为高级黄茶的典型色泽,干茶嫩黄或浅黄,茸毛满布。如蒙顶黄芽,莫干黄芽等。
金黄型:鲜叶细嫩,嫩黄色,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黄茶或绿茶制法。属此类型的有君山银针,其芽头肥壮芽色金黄,芽毫闪光,有“金镶玉”之美称;黄山毛峰干茶金黄隐翠,俗称象牙色。
黄褐色:鲜叶较粗老,制茶过程有长时间的闷黄工序,并由于高温烘烤所产生的湿热作用,使内含物有部分聚合变化,由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聚合成黄褐色不溶性大分子物质,使外形呈黄褐色。如黄大茶等。
【白茶】白茶为不揉不捻,自然晾干或者微火烘干,身披白毫。原料品质由银白→灰绿,依次递减
银白型:鲜叶嫩度为单芽或一芽一叶,芽叶上白毫特多,采取保毫制法,不经揉捻或轻揉捻,使干茶满披白毫,属此类型的茶有五盖山米茶,保靖岚针,白毫银针,仙台白眉或采用福鼎大白茶和大面白品种的鲜嫩芽叶制的各种茶。
灰绿型:鲜叶较细嫩,为一芽二叶,制茶经萎凋和干燥工序,使干茶绿中带灰。如白牡丹,其毫心银白,叶面灰绿。
【红茶】红茶为全发酵茶,红茶原料品质,金黄色→乌润→棕红→黑褐色,依次递减。
乌黑型:采用一芽二三叶的鲜叶制成,干茶色泽乌黑而有光泽。如工夫红茶,高级茶形红毛茶,传统制法的红碎茶,中上档茶等。
棕红型:干茶色泽棕红,如转子机或C.T.C制法所得红碎茶的碎、片、末,工夫红茶等。
二、颜色与工艺:
代表茶类:青茶(乌龙茶)
青茶为中等发酵茶,不采用嫩度较低的原料,基本以青壮为主。青茶的颜色变化主要是工艺的不同,绿→黄→褐→黑,工艺火候也相应加强,口味依次增重。
砂绿型:又叫鳝鱼色。粗老采原料,火力足,干茶色泽砂绿并光润,俗称砂绿润,如铁观音等。
青褐型:粗老采原料,叶张厚实,干茶色泽褐中泛青,如水仙、武夷岩茶等。
灰绿型:粗老采原料,轻发酵,偏绿茶色泽,如翠玉乌龙等。
三、颜色与储藏:
颜色随着时间延长而加深,光泽度会随着时间由润泽变得暗淡直至枯燥
代表茶类:黑茶
以普洱茶为例,随存放时间的增加,生茶由青绿→墨绿;熟茶由红褐→黑色。
随着新品类的不断推出,也会有些特例。不过通过颜色的整体规律变化,已经可以判断市面绝大部分的茶。一切了然于心,就等着试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