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社日又称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
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中国古代的社日节一年两次,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
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
“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义·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郑玄作注:“后土,社也。
”以后为便于祭祀土地神。
二月“春社日”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又称中和节,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
寄托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农历二月初一过土地会相传这天是土地爷的生日。
这是黄梅独有的只限于农民的节日,现已消失。
三十岁以下的人大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二十岁以下的大都没听说这个节日名字。
因为有“拜年到到土地会,越拜越有味”的民谣,因此仍将其划归为过年的范围。
《黄梅县志》上集第八编社会志中对土地会是这样记载的:“土地会,农历二月初一,农民祭祀土地神,有的三五户农民共供奉一尊土地神像,此日做会祭祀,所以叫土地会。
无会的农民也拿香烛到田头祭祀,以祈丰收。
”这段文字记述了土地会的形式与意义。
其实,土地会还有其实际的一面。
它是一种农民自发组织的极其松散经济组织。
每会三五户、七八户不等,章规自议,点头生效,出入自由,但一会之内,每个成员须交相等数量的基金,现金实物均可。
全部基金给予会内某成员使用,或作一年的生产投资,或作生意本钱,或做一件家庭大事,听悉尊便,很有积极意义。
有点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某些单位,为解救职工经济危难所成立经互会。
基金每家轮流使用一年,但无论是谁使用,都要付利息。
利息所得,在二月初一这天,全体会员集体享用,主要是大吃大喝,由利息付出者经办,这叫做做土地会。
吃喝之前要举行仪式,就是全体会员到土地庙前,向土地爷烧香跪拜,还将会中成员名姓,田地座落方位写在黄表上,(称为疏),在土地爷神像前焚烧,祈求保佑田地无虫无害,确保丰收。
有的还请道士念经。
吃喝完毕,桌面算账,下余部分,或分红,或扩大基金,大家说了算。
也有的会将基金放给会外人员,当然利息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