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资料 / 正文
五七是什么意思 只剩下了“三魂”还没散尽

Time:2025年02月23日 00时42分55秒 Read:122 作者:admin

五七指死者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

五七是一个祭祀术语,指人死后三十五天。

旧时丧礼,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念经,有头七、三七、五七、六七、断七。

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

仪式五七的仪式很讲究,要在灵堂摆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总之就是为他最后一夜的休息做好准备。

到晚上10来点,召唤的仪式就开始了,大儿子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XX你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梯下哭灵。

在古代,人们最重视“七七”。

由于历史的演变,现代中原地区,以“五七”为隆重的祭奠日子,几乎没人谈及“七七”。

当然,南方很多地区仍非常重视“七七”。

依据道教的说法,人有三魂七魄。

婴儿出生,七七四十九天七魄全;人死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七魄尽。

比如,《坚瓠续集》 就是这样说的。

人死之后,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

四十九天即七个七天,从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第一个七天,散一魄,叫一七、第二个七天,散二魄,叫二七、第三个七天,散三魄,叫三七、第四个七天,散四魄,叫四七、第五个七天,散五魄,叫五七、第六个七天,散六魄,叫六七、第七个七天,七魄尽,叫末七。

也就是说,49天之后,这人的“魄气”也就全完了,只剩下了“三魂”还没散尽。

道教说:第一年,散一魂、第二年、散二魂、第三年,三魂尽。

也就是说,人死三周年,一点“气息”都没了。

所以,人死三周年,民间便看作是“喜丧”,焚纸祭奠之后,要宴请亲朋好友。

五七的传说由来包公铁面无私,清正廉洁,世人称他为“包青天”。

他为官期间,白天断阳,夜间断阴,把阳间、阴间的案子,件件断得公公正正、明明白白包公百年归天以后,天庭封他到地府做了一殿阁王,人死后到了地府,首先就由他审查。

包公心肠好。

审到这个,问过姓名和生辰八字;再查看生死簿,验明身份;然后审查身世,发现是饿死的,就挥挥手,放回阳间。

审到那个,查明是冻死的,又挥挥手,命令贴身小鬼放回阳间。

审到另外一个查清是无钱医治而病死的,又当场放回人间。

再一个,审明是被逼死的,图样放回人间……凡是受冤枉死的,或死得可怜的,包公都让他们起死回生。

这样,阴司的鬼越来越少,天长日久,连服侍阎王老爷的鬼都难找了。

天庭发觉,照这样下去,阴司的鬼非绝种不可。

于是,就把包公从一殿调到五殿。

自从包公被调到五殿以后,阴司的鬼又逐渐多起来了。

原来,鬼魂进入地府,要经过十个殿审查,才得转世脱生。

每殿阎王固定审七天,到包公审查完毕的时候,已经过了“五七”三十五天,死了的人就再也不能复活了。

没有办法,包公就只好把他们的灵魂放回阳间,让世人请道士念经超度,让他们顺利地通过其他几殿的关口,到转世托生的时候,找到个好的宿。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