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秦人蒙恬曾以兔毛改良毛笔。
蒙恬是用兔毛改进毛笔的人。
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出征,他都要定期向秦始皇递交战报。
那时候,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墨汁几下就不沾。
有一天,蒙恬去狩猎时,看到一条兔子的尾巴从地上拖出了血,心里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启发。
蒙恬剪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筒里,想用它来写东西。
但兔毛油光亮,不吸墨。
蒙恬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没有奏效,便随手将兔毛笔扔进了门缝里。
一天,他意外地看到了那只自己丢的毛笔。
拿起它以后,他发现湿兔子的毛越来越白。
把兔子毛笔蘸了一下,兔子的尾巴却变得很柔顺了,写起来很流畅。
事实上,石坑中的水含有石灰质。
用碱水浸泡后,兔毛油脂被去除,变得柔软,据说这就是毛笔的由来。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小就有抱负。
攻入齐国,拜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宠信。
六朝之后,秦统一六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他被称颂中华第一勇士。
他是中华西北最早的开发者,是开发古代宁夏的先驱。
他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封闭的困境,极大地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
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
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主力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
蒙毅也同时官至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更甚于蒙骜在世时期。
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蒙恬在后世有各种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蒙恬在当时位高权重,而秦朝刚刚建立,人民刚刚脱离战乱,需要休养生息,不去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的修筑长城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