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茶汤浓度和什么有关呢
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例。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
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
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
不同茶类、不同泡法, 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逍度要求各异,对茶水比 的要求也不同。
茶叶茶汤浓度和什么有关呢英语叫black tea
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发酵是指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酵作用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呈深红色;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在很早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茶叶的国家。当时,流通于世界各地的茶叶都是中国生产的。
最早将茶介绍到西欧的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1610年成立),但当时的茶并不是红茶,而是绿茶。由于当时的荷兰控制着世界的茶叶贸易,所以英国只能从荷兰进口茶叶。
英国于1669年订立了禁止从荷兰进口茶叶的法律,同一时期,英荷战争爆发(1652年--1674年)。英国打败了荷兰,夺取了茶叶贸易权,从此英国国内所需的茶叶就改为直接从中国输入。
1689年,英国更在中国的福建省厦门市设置基地,大量收购中国茶叶。英国喝红茶比喝绿茶多,且又发展出其独特的红茶文化,均与上述历史事件有关。因为在厦门所收购的茶叶都是属于红茶类的半发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国,取代了原有的绿茶市场,且很快成为西欧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称为“Black tea(直译为黑茶)。
后来茶学家根据茶的制作方法和茶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武夷茶冲泡后红汤红叶,按其性质属于“红茶类。但英国人的惯用称呼“Black tea却一直沿袭下来,用以指代红茶。
茶叶的浓度是什么决定的
叶中内含物质的浸出是溶质分子(浸出物)在固相(茶叶)与液相(水相)之间的分配,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浸出过程包括:水相进入茶叶固体内并溶解茶叶内含物,随后溶质从茶叶内部液体中扩散而达到茶叶表面,最后溶质从茶叶表面通过液膜扩散而达到外部水相的主体。在此过程中,水温是影响茶叶内含物浸出速度的关键影响因子之一。 茶叶冲泡温度不同,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不同,从而影响茶汤中可溶性成分含量,形成不同口感,影响茶汤品质。研究发现,绿茶冲泡时水温从60℃上升至100℃时,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浸出率分别提高70.22%、59.30%和46.34%(。 乌龙茶冲泡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增加,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生物碱均显著增加。 研究发现,随着水温提高(从80℃上升到100℃),茶汤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抗氧化能力下降15.5%-36.6%,茶多酚、没食子酸衍生物、黄烷-3-醇、羟基肉桂酸酯、茶黄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上升17.2%、30.1%、45.5%、7.5%、18.1%和17.3%。 茶叶内含特征物质随着冲泡水温提高,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增加。水温增加,有助于提高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水对茶叶组织的渗透能力;同时水温提高,加速茶叶组织破坏,增加茶叶组织间的空隙,从而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溶出。 茶叶中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浸出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但不是简单的溶质分子在水相中快速达到平衡状态,而是溶质分子从固相(茶叶)到液相(茶汤)中溶解、扩散和传质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平衡过程中,时间是影响溶质分子在水相(茶汤)中含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冲泡时间与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呈正相关,与单位时间浸出量呈负相关。冲泡时间越长,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越高,但单位时间浸出量降低。茶叶冲泡起始阶段(1-2min),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多糖等内含物质迅速溶解于茶汤中,茶汤中内含物质浓度比例与茶叶中内含物质比例相近。当冲泡时间延长时,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等高含量内质成分浸出浓度高于氨基酸,从而导致酚氨比增大,苦涩味更为明显。 水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水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添加到茶汤中,不与茶叶内含物作用,由于添加物质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等;另一方面,水中有机物或无机物与茶叶内含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等品质特征。 对茶叶品质及其化学成分影响的水质因子主要包括金属离子、矿物质离子、pH、水中气体分子等。大量研究表明,Ca2+、Fe3+/Fe2+、Al3+等金属离子是影响茶汤品质关键因子之一,其原因是金属离子与茶叶内含物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改变茶汤滋味、汤色或香气。由于茶叶富含多酚、氨基酸等弱酸性物质,茶汤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pH范围明显窄于饮用水pH范围,因而水中pH对茶叶内含物浸出的影响并不显著。
水温与茶汤浓度正山小种:1:30,即5克茶用150毫升水。以下同。
生普:1:25熟普:1:20岩茶:1:20凤凰单丛:1:20绿茶:1:30——1:100之间。常用泡茶器容量:120—200毫升。水温:95度以上。再补充两点说明:
一、任何种类的茶,我都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与80度、90度水冲泡对比证明,开水冲泡效果完胜。当然,这对茶的品质是有一定要求的。
二、我的茶水比相较而言投茶量偏低,有的甚至特别低。喝淡茶、喝好茶、常喝茶是我喝茶的理念。现在有不少茶商引导茶友多投茶,将茶汤的浓度与醇厚度混为一谈,用浓度来补偿茶本身在厚度上的不足,这一点,茶友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茶的浓度怎样合适5克左右。
不同品类的茶叶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冲泡时茶水比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红茶、绿茶的茶水比例是1:50,乌龙茶的茶水比例是1:22,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大概要加多少干茶,例如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即可。
泡茶注意事项
第一次茶要过滤。有些用户认为头遍茶浓,提神醒脑,所以爱喝头遍茶。殊不知,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同一茶叶不要泡多次。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
沏茶时水温与茶浓度有关系吗茶叶的种类等级不同,泡水多少及水的温度不同,茶叶冲泡后浸出的化学成分及茶的风味就有很大差别。水温与茶叶有如下关系:
①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容易浸出;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②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均有关系。
细嫩的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沸水冲泡,这样泡出来的汤色清澈明亮,香气纯正而清新,滋味鲜爽而甘醇,叶底明亮而不暗,饮之可口;如果水温过高,汤色会变黄,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
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浸出,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对大宗红、绿茶和花茶而言,由于茶叶加工原料要求适中,可用浇沸后不久,约90℃的沸水冲泡。如果冲泡的是乌龙茶、普洱茶等特种茶,茶的用量较大,必须用沸腾的水马上冲泡,才能将茶叶汁浸泡出来。
冲泡细嫩茶之前需先将沸水倒出“凉水”
冲水后沸水淋壶,“内外养身”
茶叶茶汤浓度和什么有关呢英文拼音:chá|cha2
部首:艹
笔顺:横竖竖撇捺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茶chá ㄔㄚˊ◎ 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茶水。茶饭。茶点(茶水、点心)。茶话会。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卖茶的人或茶馆侍者)。茶余饭后。◎ 泛指某些饮料:茶汤。面茶。果茶。◎ 特指“茶点”:早茶。晚茶。
英文翻译◎ 茶tea
详细解释详细字义◎ 茶 chá 〈名〉(1) 茶树 [tea tree]。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tea;tea-leaf]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tea]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paste]。如:杏仁茶;面茶(7) 某些饮料的名称 [certain kinds of soft drink]。如:奶茶(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bretrothal presents]。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词性变化◎ 茶 chá 〈动〉饮茶;喝水 [drink tea]。如:茶话(饮茶谈话)
茶叶中的什么含量多少直接影响茶汤的鲜爽度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小微一点都不愿意相信,因为,又苦又涩的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那茶叶苦涩感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主导茶叶苦涩味的物质有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其中,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而儿茶素中以酯型儿茶素为主,约占70%,是影响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生物碱中以咖啡碱为主,含量约为2%-4%是影响茶叶苦味的主要物质。
影响它们的先天来源主要有品种、季节、生长环境、管理等方面。
主导茶叶苦涩味的物质有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其中,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而儿茶素中以酯型儿茶素为主,约占70%,是影响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生物碱中以咖啡碱为主,含量约为2%-4%是影响茶叶苦味的主要物质。
影响它们的先天来源主要有品种、季节、生长环境、管理等方面。
沏茶时水温与茶汤浓度的关系是什么
冲泡茶叶的水温对茶汤的成色有极大的影响。
高温泡茶:90℃以上。高温泡茶适合水仙、铁观音、佛手、洞顶乌龙等,色泽较黑、较暗、全发酵的茶都须以高温冲泡。
铁观音和普洱茶甚至可以用95℃以上的温度冲泡,高水温能够帮助此类茶叶的滋味快速浸出。
中温泡茶:80~90℃。中温泡茶适合轻发酵的茶类,如文山包种茶、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但若焙火较重,应以高温冲泡。
低温泡茶:低于80℃。低温泡茶适用于龙井、碧螺春等绿茶,若品茶时仍觉得苦麻重,则可再降低水温,尤其是嫩茶,可适当缩短冲泡时间,一般30~60秒即可饮用。
温馨提示:水温的高低决定了茶汤中咖啡因的溶解量,茶汤中咖啡因含量越多,喝起来就越苦。另外,水温过高容易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降茶叶的营养价值,因此不同茶叶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茶水的浓度300克茶大约能喝1~2个月。
正常情况下,一斤茶叶能喝多长时间,需要看每个人的喝茶频率、冲泡的浓度等因素。每个人的喝茶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能在一个月内喝完一斤茶叶,有的人需要2~3个月才能喝完一斤茶叶。一般来说,在每天都喝的情况下,一斤茶叶可以供一个人连续喝1~3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你每次喝茶的投茶量。在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中,投茶量会有所不同。
1、一斤绿茶或黄茶
常饮绿茶的人一般口味比较淡,因此喝的时间长。用玻璃杯泡可投茶3~4克,一斤也就是500克,所以可以泡125~166杯左右。按照一天喝两三杯(10g)来算,一斤绿茶足够喝将近两个月。同样地,黄茶属于轻发酵茶,投茶量和绿茶差不多,一斤黄茶也能喝两个月左右。
2、一斤白茶
白茶通常用盖碗来冲泡,正常投茶量为5克,多了会苦涩,一斤白茶可以冲泡100次左右。一天泡2~3次,也能喝差不多三个月。如果你用玻璃杯冲泡,每次放3克即可,这样差不多能泡200杯左右,可以喝的时间就更长了。
3、一斤青茶
提示:以上内容来自本站整理加原创,今天重点为大家推荐的本文话题是:煮茶器能煮龙井吗,龙井茶能不能用煮茶器图,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
青茶也就是乌龙茶,主要品种有铁观音。拿铁观音来说,一斤散装的铁观音一般能冲泡64次左右,投茶量大概7克。如果每天泡一杯,一斤可以喝两个来月。如果喝上瘾了,一天喝三泡,也能喝将近一个月。偶尔泡的话,喝半年也是绰绰有余的。
4、一斤黑茶
黑茶茶叶通常比较粗老,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需要有较大的投茶量,一般在8克左右。一斤500g可以冲泡60次左右,每天泡上一杯,可以喝两个月的时间,与铁观音差不多。
5、一斤红茶或花茶
红茶和花茶也可以按绿茶的泡法来,一般投茶量为5克/次,一斤茶叶可以泡100杯,喝2~3个月足矣。不过,有些花茶如绣球比较重,体积上面看起来不是太多,如果是口味较轻的人,投茶量较小,也能喝3个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黑茶没有保质期,其它茶叶的保质期一般在1~3年,其中密封包装的茶较长,散装的茶较短。对于有保质期的茶叶,不管是一斤还是几斤,在期内尽快饮完是最好的。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和异味,平时没喝完的茶叶在存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光、防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