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害的研究意义是什么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选用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均可抑制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每亩70~100克)、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亩75~100克)、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液(每亩50~75克)茶园喷施。非采摘期可选用0.6%~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秋季结束后,茶园喷施45%石硫合剂150~200倍液(每亩375~500克),也有抑制病害蔓延的作用。
茶叶主要病害秋季的时候,茶叶的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这种虫害一般若虫的盛发期,在5~6月份和8~9月份,分别有两次爆发。当秋茶叶片上大于10头的时候,就一定要进行药物防治。
其次就是茶毛虫。茶毛虫每年发生的季节一般在5~6月份和8~9月份两个阶段,正常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摘除冬卵或者是采集病虫集中的茶叶来进行灭杀。如果严重的话,必须采用药剂的方式来进行清除。
第三,茶尺蠖。茶尺蠖主要是在夏季的时候爆发,但是在早秋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可以采取灯光诱杀或者是用药剂灭杀的方式来处理。
第四,黑刺粉虱。这是茶叶的秋季,事后最容易遭受的一种虫害,一般在7月中旬一直到9月下旬乃至10月上旬,都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虫害。平时注意茶园的通风透光性能,在危害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喷湿粉丝真菌制剂。到了冬天的时候可以结合石硫合剂封园。
茶园病害种类与防治施肥两项工作。(1)松土除草。一般每年浅耕三次,在每季茶开采前进行,结合除草,深度为10-15厘米;每年入冬前深耕1次,结合施基肥,深度15-20厘米。(2)施肥。分追肥和基肥,追肥每年3次,在每季茶开采前结合浅耕进行,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数量视茶园产量而定;基肥在10-11月施用,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每亩施枯饼100公斤,磷肥或复合肥50公斤。无论追肥或是基肥,都应开沟施入,然后盖土。
二、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分三种情况。一是幼龄茶园,在移栽后1-3年内属定型修剪,每年在春季发芽前进行。高度为距地面15厘米处剪去主枝;二是投产茶园,要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时间在开春后,深度为剪去树冠面上3-5厘米的枝叶;三是衰老茶园,可进行重修剪或台刈,重修剪深度为剪去树高的一半,台刈为距地面3-5厘米处剪去上部枝干。同时,投产茶园过密的,要进行行间边缘修剪,留出20-30厘米的操作通道。
三、病虫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求,控制茶园病虫害。首先是要保护和改善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达到“以虫治虫”效果;对少量发生的病虫害可采用修剪、人工摘除、灯光诱杀等措施来防治;对发生严重的茶园,要及时用高效低毒农药来防治,如BT制剂、苦参碱、吡虫啉、联茶菊酯等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
茶叶有什么病害 茶树主要芽叶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前两种病害以高山茶区发生较重;后一种病害在浙江、湖南等省常见。成叶老叶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茶炭疽病和茶煤病等,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主要茎病有红锈藻病、茶枝梢黑点病、茶茎溃疡病。红锈藻病在南方茶区及江南茶区发生较普遍。老茶园中常见茎病有地衣、苔藓、膏药病。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等在局部地区茶园发生。 茶树根病主要是根腐病类和茶苗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类在南方茶区以茶红根腐病和茶褐腐病为主;在华东和北方茶区以紫纹病和茶苗白绢病为主。茶苗根结线虫病则在全国各茶区都有发生且较严重。 茶树主要虫害种类有:
1.叶蝉类,包括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2.螨类有茶橙瘿螨,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的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茶短须螨在江南茶区局部茶园发生。
3.黑刺粉虱在江南茶区及华南茶区局部发生较重。
4.蚧类有角蜡蚧和茶牡蛎蚧,在西南茶区普遍发生;长白蚧和椰圆蚧,在江南茶区发生。
5.蓟马类(茶黄蓟马)是华南、西南茶区主要害虫之一。
6.毒蛾类有茶毛虫,在各老茶区都有发生;茶黑毒蛾,在浙江等省发生严重。
7.尺蠖类有油桐尺蠖,在华南、西南、江南等茶区均有发生;茶尺蠖在江南茶区发生,云尺蠖在西南茶区危害严重。
8.卷叶蛾类,包括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宗叶蛾。前者以江南茶区发生较重;后者在南方茶区发生较重。
9.象甲类,以茶丽纹象甲为主。
10.其它还有刺蛾类、蛾类、蚜虫、蛀干害虫(茶梢蛾等)、地下害虫(蛴螬、大蟋蟀、白蚁等)。 26日1月茶树常见病虫害2011年
茶叶常见病虫害与防治茶叶是不能打农药和打除草剂的,但是茶叶在生长期间容易生虫,茶农为了图方便省事,也是为了茶季能够多挣点钱,就实施农药喷洒进行除虫,效果来的快,但是茶叶留有农残。
茶颗地每年的7月8月是绿草茂盛的时候,正好是挖茶颗地松土实施绿肥的季节,但是有人却打除草剂,这样使茶叶也含有农残。
茶叶上的病害有哪些应该是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和蔓枯病的综合发病症状,具体方法如下:细菌性病可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3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炭疽病、蔓枯病是真菌性病害,在茎的患病处可用甲基托布津20-30倍,或75%百菌清50倍液涂茎处理,另用代森锰锌600倍液,或百菌清5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施。77%可杀得、40%施佳乐、64%加瑞农是杀细菌和真菌兼用的农药,也可施用,其浓度在600-800倍。每隔7天用一次,连续用药2-3次,上述农药要交替施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茶树的病害主要包括
1.茶叶赤星病。主要发生在茶树的嫩叶和新梢。
2.云纹叶枯病。病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发生,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波浪状轮纹,似云纹状,后期病斑上生灰黑色扁平的小粒点。
3.轮斑病。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常从叶尖或叶缘上开始发病,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
4.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发生,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沿叶脉蔓延扩大,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可变为灰白色。
茶叶病害的研究意义是什么呢茶云纹叶枯病又称叶枯病。是叶部常见病害之一。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新梢、枝条及果实。
叶片染病多在成叶、老叶或嫩叶的叶尖或其它部位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初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后期渐变为褐色,病部生有波状褐色、灰色相间的云纹,最后从中心部向外变成灰色,其上生有扁平圆形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成圆形至椭圆形。
具不大明显的轮纹状病斑,边缘生褐色晕圈,病健部分界明显。嫩叶上的病斑初为圆形褐色,后变黑褐色枯死。枝条染病产生灰褐色斑块,椭圆形略凹陷,生有灰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促使茶树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②冬季或早春病害严重的茶园,人工摘除病叶,可减少病菌的再次侵染。
③每年5~6月(梅雨季节)或8~9月病害盛发前,或叶罹病率45%、成老叶罹病率10%~15%时,喷施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每亩70~100克)、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液(每亩50~75克)、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亩75~100克),非采摘期用0.6%~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秋季结束后喷施45%石硫合剂150~200倍液(每亩375~500克),有抑制病害蔓延的作用。
茶树叶部病害自然情况:气温低于10度时会掉叶子。一般12月以后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度,此时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抗寒性差的茶树品种还会受到冻害。
病害情况:茶树有叶枯病,导致掉落叶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解决办法为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栽植,增施有机肥料及磷、钾肥等。
茶叶都有什么病害1、茶小绿叶蝉
危害特征: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防治方法:经常检查,每百叶有虫夏茶达6头、秋茶达12头,开始用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减低虫源。
2、黑刺粉虱
危害特征: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防治方法:茶园修剪、疏枝,透风透光;保护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如韦伯虫座菌,每亩用韦伯虫座菌菌粉500克。
3、茶叶螨类
危害特征:比如茶橙瘿螨。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落叶,旱期喷灌;秋茶采后统一用波美0.5度以内的石硫合剂清园。
4、茶跗线螨
危害特征:主要以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
防治方法: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5、茶蚜
危害特征: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防治方法: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