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浸提的目的是什么需要的。
泡茶的基本步骤:
茶的冲泡方法有简有繁,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方法则是相通的。冲泡一杯好茶出来,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骤。
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冲淋茶杯,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
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置入茶叶后,可以观赏壶(杯)里的茶叶形状与颜色。如果你所用来泡茶的是白色盖碗,则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极具观赏价值。
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可以特别注重欣赏的细嫩的茶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讲究,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品茗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奉茶
奉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主人还须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此时客人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以表谢意。
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
茶叶浸提的目的是什么意思几乎所有茶在泡的时候不需要洗茶。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荼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洗茶习惯的地区是广东、福建、台湾,那里生产的凤凰单丛、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系列,多属中叶种,叶肉比较厚,有些人习惯将茶冲上开水经过数秒以至数十秒钟,再将水倒掉,认为这样可洗去散茶中的尘末,又能使叶片伸张,也利于香气的散发,还认为乌龙茶耐泡,倒掉一、二次茶水也没关系,这样,茶叶精华便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有的人在宣传茶艺时把洗茶列为乌龙茶程式,有的人在潮州工夫茶艺演示程式中写道:首冲勿饮茶需洗。有的还介绍广州人饮工夫茶习俗写道: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倒进茶壶里,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这就无异将饮茶冲泡的这种程式当作茶艺规范,云南某家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在茶叶刊物上登出的广告,建议顾客以沸腾的水洗茶一次,泡5分钟。
有人认为绿茶也应该实行洗茶,我们在2001年广西刘三姐杯茶艺大赛上以及在河南一些地区看到泡绿荼也有洗茶的做法,这是更不可取的。因为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较早,采摘标准都较嫩,而鲜嫩的芽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构成茶叶鲜爽度的物质又极易溶于水。据经验,一次冲泡绿茶(5分钟),氨基酸可溶出50—80%,这样,绿茶如果要洗,茶中精华会流失更多。
长期以来,潮州工夫茶可谓洗茶成风,积习难改,如上所述,要洗茶一、两次,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潮州人有一种术语:一过(遍)脚泻(洗脚水),二过茶叶,三过要喝赶不着。意思是第一冲茶就像茶叶的洗脚水,是要倒掉的;另有一说,是制茶时烘焙茶叶须高温,加上制茶的时候须用脚(踩)揉,所以经常是脚下流汗,因此必须冲去这洗脚水。所以,这种习俗对潮州人形成一种似乎是讲究饮茶的观念;第一巡茶照倒不留,有点贫贱不能移的风骨,可这第二巡冲出的茶似乎还只泡到茶的面,还没透心,第三巡冲出来的茶水被认为是上品。就第三巡茶开始喝,而且心目中这第三巡茶的味道近乎崇高。
殊不知,这种陋习沿袭于旧时代的落后手工制茶法,尤其是脚揉茶,这种低又不卫生的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以此为借口,在报章上写文章并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从而达到将中国茶排挤出市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茶出口历史上从兴盛时期(1866—1889年)走向回落时期(1890—1917年)乃至大落时期(1918—1949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来,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名茶的美誉度。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而现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科学产制茶叶,机械化制茶,用脚揉茶也早就不存在,上述这种陈旧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其实,鲜叶从茶树上才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即注沸水即倒掉,或用刮沫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洗茶遗风,我们也要科学、客观、认真考证,从实际出发。将洗茶一词改为温润泡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分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如果第一泡要倒掉,也应即冲即倒(不宜超过3秒钟)这样既可起到预热作用,诱发茶香味,又可以保持茶中的有效物质。
浸提温度、时间对茶汁色泽与风味的影响1、水浸提:将茶叶用热水或冷水浸泡,然后过滤,获得浓茶汁,然后再将浓茶汁与固态法酒或食用酒精佐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等调味剂进行调配。不过往往会出现液体不清澈、浑浊、失光,色泽混沌、茶香不足等问题。浸提的时间与茶水的温度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时间太长、温度太高都会使茶液浑浊加重,甚至出现酸败。时间太短,茶的香味及色泽均达不到充分提取的效果;可加香精,也许有人一看加香精就会以为造假或是对这个产品的信任度下降了,实际上,香精也是植物提取出来的,例如女性朋友常常去推油养生,所使用的也是植物提取的香精,所以想要最快最简单制作花酒、可选择加香精制作。
2、提取法:利用串蒸法,串蒸是最快的方式,只需要将选购好的茶叶放置在酿酒设备串蒸器上进行串蒸,锅内放置各种粮食发酵好的酒醅,蒸馏出来的即可,这就是茶叶酒,颜色清澈透明,如需要颜色,可在串蒸茶叶之前,将茶叶先用水煮沸腾,再将花拿去串蒸,茶叶蒸煮出来的水是有颜色的,待酒蒸馏出来以后,用蒸煮茶叶的水来调色跟降度即可。
茶叶在冲泡中浸出物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大红袍茶汤有油层属于正常现象,我们称之为茶氲、汤氲,主要是因为大红袍冲泡后,茶汤内有一些脂溶性物质析出,如脂肪酸、胡萝卜素、和一些挥发性香气成分,此类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于汤面之上,茶汤上下水温温差大时,即产生油层并漂浮在茶汤之上。
大红袍茶汤像油是怎么来的
如果茶叶本身内含物质多,那么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因为都是脂溶性物质,茶汤上下温差较大时(容器较保温而汤面散热快时),在汤面上就容易产生“茶氲”。
所以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雾”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还有一个就是光线折射,加上热气及茶汤颜色的反映。许多茶泡浓了以后加上及时的热量,光线就会出现的如水蒸气散发的雾状。
冲泡武夷岩茶或其他一些发酵较重的茶,也会在汤面上形成白色雾气
大红袍茶汤像油是怎么来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茶氲”的呈现效果呢?
一、茶汤浸出物中,脂溶性物质越多,效果越明显。
二、汤色越深,容易对比产生,越容易被发现。
三、冲泡时汤水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越容易产生。
四、气温较低、气压偏低时,也较容易产生。
五、盛汤的容器,也会稍有影响,使用白瓷器皿则更为明显。
结语:
有茶汤氲的茶相对而言也会好喝些,口味厚重些是正常现象,但是别进入误区,为了追求汤氲而花上很高的价格。
茶叶烘干的目的红茶的制作方法
1、萎凋
萎凋分为室内加温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萎凋程度,要求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即可。
2、揉捻
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
发酵,俗称“发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指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里,稍加压紧后,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以增加发酵叶的温度和湿度,促进酵素活动,缩短发酵时间,一般在5~6小时后,叶脉呈红褐色,即可上焙烘干。发酵的目的,在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红茶的加工与制作方法
4、烘焙
把发酵适度的茶叶均匀搜集放在水筛上,每筛大约摊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筛放置吊架上,下用纯松柴燃烧,故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纯松烟香味。刚上焙时,要求火温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温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动而造成发酵过度,叶底暗而不开展。烘焙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动以免影响到干度不均匀,造成外干内湿,一般在6小时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触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达到,而后摊凉。
5、复焙
茶叶是一种易吸收水分的物质,在出售前必须进行复火,才能留其内质,含水量不超过8%。
茶叶浸出物先后顺序喝茶的第一步是洗茶,而洗茶可以将茶香味彻底的激发出来,所以最好有热水。
生活中很少有人用冷水来醒茶,因为冷水达不到理想的醒茶效果,所以没人用冷水来洗茶。一般来说以85度热水洗茶为宜,洗茶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洗茶会令营养和茶香流失。
洗茶也有很多的讲究,一般在说洗茶要迅速,通常在30秒内完成为好,像有些绿茶,洗茶时间更短,5至10秒完成洗茶。除了直接洗茶外,还有一种醒茶方法也很好,将热水倒在茶杯里,杯热后倒掉茶,将茶叶放进去,用余温来醒茶,加盖30秒即可。
茶叶中水浸出物指的是茶叶是一种商品性很强的饮料。香气高醇、味美爽口、外形美观、色泽光润是优质茶必备的条件。茶叶的色、香、味、形,除与品种、土壤、肥料、管理和采制水平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气候或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在纬度较低的南方茶区,高温多雨、日照强烈,利于碳水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的合成,茶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多,酶的活性强。这样的鲜叶制成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绚丽,香高味浓;若制成绿茶,则色泽深暗,汤色及叶底均较黄,香低味苦,品质远不如红茶。在纬度较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水湿较宜,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物质较少,酶活性弱。制作绿茶,汤色、叶底绿亮,香高味爽;但不宜用以制成红茶,否则味淡、色暗、香气差。
高山云雾弥漫,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光照较弱且漫射光为辐射的主要成分,昼夜温差大,最宜茶树生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叶片肥厚,叶质柔软,持嫩性好,内含蛋白质、氨基酸及芳香油等物质较多。制成干茶,色泽特别光润,耐冲泡,汤色明亮,香味醇厚。但做成红茶香气不如绿茶。一般平地茶园,多直射光线,气温较高而湿度较低,茶树叶片易老化,持嫩性差,叶质硬,纤维素含量多,制成干茶一般色枯而不活,品质较差。
茶树生长的季节不同,气候条件各异,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差别。春季温度逐渐上升,气候温暖,日照适度,水湿条件好,鲜叶肉厚,叶质柔软,芽毫肥壮,新梢上下叶形大小相近;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高,多酚类少,并含有乙烯醛、戊烯醇等清香物质,且鲜叶可塑性高,粘合力大,利于做形。故春茶一般香气诱人,滋味醇厚、鲜爽,尤以早期春茶更佳。做成红茶,乌亮油润,叶底红匀;做成绿花,色泽绿润,叶底绿匀,汤色绿亮。用春茶做成条形茶,条索紧结,有锋苗,老嫩均匀,身骨重实,嫩梗略扁,梗端卷曲,叶脉平滑而不突起。所以,大多数名茶都是用春茶制成。夏茶生长季节温度高,光照强,茶树生长快,纤维素含量高,易老化;叶肉薄而叶质粗硬,叶脉突出芽头小,新梢上下吐形大小与叶质老嫩差别明显。内含较多的多酚类、花青素和儿茶素,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质含量少,可塑性差,粘合力低,做形困难。一般夏茶香气较差,用以制作红茶,汤色尚红亮,滋味尚浓厚;但做成绿茶则香淡味苦,色泽青绿带暗。在外形上,干茶条索松紧不一,朴片较多,身骨轻飘,梗基圆形,木质化,形状差。秋季天高气爽,日照较强,雨水较少,茶树蒸腾作用强,往往导致体内水分失调,对夹叶增多,正常芽少,叶薄质硬,鲜叶易老化。制成干茶形似夏茶,红茶汤色尚可,绿茶则青绿不匀,汤色浅暗。若秋季雨水调匀,秋茶的品质介于春、夏茶之间。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产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大量的名优茶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东自台湾,西至云南,南自海南宝岛,北到山东蓬莱,广大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茶树栽培,气候丰富多样。根据茶树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采取科学栽培管理措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优越的气候资源,改善茶区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条件,建立高产优质茶园,是茶叶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茶叶浸提的目的是什么呢
洗茶通常一次就够了。洗三次容易使后续冲泡滋味不足,最好的滋味就在头两泡。
洗茶的目的:洗茶”除了将茶叶“洗干净”,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还且可诱发茶香、散发茶味。
洗茶的具体方法: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3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也具有存放的优势。
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为了保持茶叶的芳香,泡茶最好选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如纯净水和高品质的矿泉水。
后续冲泡时间逐泡加长。普洱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
喝黑茶的最佳时间:冬天饮用最为合适,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熟普洱可以生热暖胃。另外,普洱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用低热量的普洱茶,代替日常的甜饮料,可以控制热量摄入。
茶叶浸提工艺乌龙茶茶道的表演步骤
主要茶具:
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
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茶叶的浸提原理是什么?茶珍也叫茶膏,被誉为茶中的黄金,始于唐,兴于清,传于当代;选用“皇家贡茶园”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百年秘制工艺与现代生物科技相结合,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提炼、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
第一步,选料
1000份蒲公英采用新鲜全株,清洗干净后,挑拣去除杂质,捣碎后将汁液用100目筛过滤后,制得蒲公英汁,备用;车前草、栀子、地黄、黄芩采用干燥原料,去除杂质后使用
第二步,清洗
栀子、地黄用流动水除去杂土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用沸水漂洗黄芩,用清水漂洗车前子;
第三步,水煮提取
进行两次水煮,第一次水煮:将200份车前草、100份栀子、100份地黄和75份黄芩加入容器中,并向容器中加入14750份的水,进行水煮2小时,然后用300目筛网过滤,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第二次水煮:另取200份车前草、100份栀子、100份地黄和75份黄芩加入另一容器中,并向容器中加入11800份的水,进行水煮1.5小时,然后用300目筛网过滤,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然后合并两次上清液,待用;
第四步,浓缩成浸膏
将第三步中的合并后的上清液浓缩至密度1.32-1.36,100℃测,加入第一步中制得的蒲公英汁继续浓缩,边浓缩边搅拌,除去泡沫杂质,武火至沸腾后10分钟,变为文火煎熬,至冒泡停止加热,加入适量炼好的蜂蜜,搅拌均匀,晾膏至60℃,收膏;
第五步、分装
膏装入60℃夹层水浴容器中进行分装,按用量装瓶或装袋。
茶叶水浸出物有什么意义物理变化。條萊垍頭
判断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则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则是物理变化。茶叶泡入水中,干茶叶逐渐被泡开,茶叶里的一些物质溶于水,形成茶的溶液,但这个溶解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