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青苗法是谁提出的 百姓苦不堪言

Time:2025年03月09日 09时19分31秒 Read:74 作者:admin

青苗法,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

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

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借户贫富搭配,10人为保,互相检查。

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每次可借15贯,末等户1贯。

当年借款随夏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实际有重达三四分的。

初期在河北路、京东路、淮南路三路实行,后其他诸路也推行开来。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元祐元年停止执行。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宋史·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此天下之公言也。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神宗不听,遂相安石。

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