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资料 / 正文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

Time:2025年02月23日 12时19分50秒 Read:134 作者:admin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的一种弹拨型的乐器。

只要流行在世界的北亚和中亚等地区,因为其轻便和方便携带,所以适合在草原上迁徙的生活中使用。

冬不拉出现的时间很早,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就产生了。

其主要的制作的原材料是用桦木或者松木做成的,通过弹和拨来发出的声音。

冬不拉这个乐器的名字是根据传说而来的,因为冬不拉在世界好多地区流传,所以也流传几种不同的冬不拉来源的传说,弹拨冬不拉的演奏者也被叫做“阿肯”。

制作冬不拉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组装制作,而第二种是雕刻制作。

组装的冬不拉是由弯曲木板进行拼装制成,第二种是用整个木块上雕刻而成的。

据著名工匠介绍,使用弯曲的木板拼装而成的冬不拉能够弹出最动听的音调。

但根据当今趋势,多数民族音乐家们会选择雕刻制作的冬不拉。

其主要原因是追随祖辈的传统。

两种冬不拉在制作上各有差别,雕刻制成的冬不拉工序最为复杂。

演奏冬不拉,需将琴体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在面板上部弹拨琴弦。

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

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 或执拨片弹奏,其余三指少用。

四或五度定弦:d、g或c、g。

音域c—d2或d—d2,两个八度。

音色明亮、柔和。

左手技巧有按、滑、泛音及和音等,右手技巧有弹、挑、扫、拂、连 奏、拨奏和轮奏等。

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

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

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

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