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居民有下列情况,养老金就会停发1、出国定居、失踪、无法联系出国定居的,因为无法按时完成养老金认证,所以会被停止发放。
无法联系或失踪的,一般超过半年就会停止发放养老金,如果后面有重新和政府联系上,那么会继续发养老金,并补齐之前停发的。
2、居民有债务纠纷或涉嫌犯罪如果有债务问题,法院会让相关部门直接把养老金划给债权人,还清之后才恢复发放;如果居民犯罪被收押了,那么养老金也会暂停发放。
3、未按时进行养老金认证职工退休后,每天都要按时完成养老金认证,如果当年没完成认证,那么养老金就会停止发放。
进行认证的作用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如果居民已经死亡,养老金就会停止发放的。
2022年养老金的变化针对部分65岁以上老人加发基础养老金我国从2022年,将针对部分65岁以上老人加发基础养老金,也对老人的生活再增加一份收入来源。
根据年龄规定65-69周岁加发5元,70-79周岁加发10元,80周岁及以上加发15元。
养老金额虽然不多但也能让我国的老人达到老有所养的目的。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政策可以让农村、城镇的养老减轻不少的生活压力。
每个地区对于养老金的发放时间有所不同,有的是按月发放,有的则是半年发放或是节日发放,具体的时间我们要根据当地民政部门为主。
解决建议1、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构建全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在于个人不缴费,责任完全由国家承担。
不仅国家的负担较重,而且引起缴费人群企业职工的不满,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感。
从养老金领取结果来看,上文已经述及,大部分退休职工只领取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领取全额养老金,造成了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的巨大差异。
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攀比。
因此必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形成全国不分单位性质,同级别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相等的情形,进而减少人们的不公平感,增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2、调整养老金替代率政策在现有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程度的设计中,政策制定者假设每位退休人员都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储蓄性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的职能只是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较低。
但现实是很多企业职工缺乏企业年金,更不用说储蓄性养老保险。
2011年来,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为1577万人,当年城镇就业人数35914万人,参保率只有4.39%。
因此,在设计养老保险替代率时,要考虑没有企业年金的退休人员。
同时,替代率的设定也要考虑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开支需要,对过高的养老金进行限制或税收调节。
3、优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政策自2005年起,中国已连续九年十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通过十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也部分缓解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但这种调整在时间和比例上都不确定,是一种没有规律的临时调整办法。
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但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出台。
本文认为需要根据精算平衡原理,建立一个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联动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长效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