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上帝的由来 明末清初时期

Time:2025年02月23日 11时21分25秒 Read:95 作者:admin

《圣经》中的“上帝”源于希伯来文“Elohim”,作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并对人赏善罚恶。

“上帝”本是中国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

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上帝一词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

明末清初时期,翻译者难以确定“God”对应的中文用词,便用拉丁概念“Deus(天上的)”的音译“徒斯”代替。

最早把“God”翻译成“上帝”的是利玛窦,他在1595年编写的《交友论》中,开始使用“上帝”这个概念来指称造物主。

利玛窦以基督教的目光阅读和研究中国典籍时,在中国经典中发现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认为可以用来翻译“Deus”;后来,他了解到朱熹将“天”解释为一种义理,与《圣经》中“Deus”的含义不同,故采用“天主”和“上帝”来翻译。

之后马礼逊采用“神”一词进行翻译。

太平天国的传教士翻译《圣经》时,“上帝”被广泛使用。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