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
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活以及办公的地方。
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也就是公元1406年,历时14才建设而成。
故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以三大殿为中心。
故宫整体拥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数更是达到了九千余间(这里的房间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整个故宫分为内廷和外朝。
内廷主要是皇帝居住以及生活的场所,主要有东西六宫以及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再加上御花园。
外朝则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其中包括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三大殿左右的配殿组成(文华殿、武英殿)。
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中和殿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
保和殿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
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文华殿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
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
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
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乾清宫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兽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