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作“交年”,这一天晚上人们祭灶神爷,祭灶神爷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祭灶的活动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人们用祭灶来表达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传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
人们为了防止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家的坏话,每到过小年这一天,就想各种办法来讨好灶神。
有的用胶牙糖敬他,认为这样可以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他只能说甜言蜜语;有的用酒糟涂在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黄羊祭祀。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
所以,过小年“祭灶”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小年的习俗祭灶王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代表了一家人团团圆圆。
扫尘按照传统习俗,“小年”这天,要将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小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早年,当然一切也是为了过大年服务的。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贴灶神画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请神。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洗浴剃头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贴春联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