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资料 / 正文
仲夏夜之梦 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

Time:2025年02月23日 10时10分58秒 Read:99 作者:admin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仲夏夜之梦》的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5月2日托马斯·赫尼奇爵士和骚桑普顿伯爵夫人结婚的前夕,地点是在骚桑普顿庄园,看来该剧是为爵士婚礼助兴之作。

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创作背景该剧创作于16世纪90年代,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政权相对巩固,社会比较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运动也进入繁荣昌盛阶段。

古希腊、罗马作品的手抄本和艺术品的发现使沉闷的欧洲忽然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古希腊、罗马文中所描绘的人、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和人们对现世幸福的不懈追求,饱受教会压制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冲破中世纪精神枷锁,粉碎所有清规戒律的欲望。

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权、人性、人道逐渐代自了神的统治。

《仲夏夜之梦》便是一部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喜剧。

虽然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标准却完全是以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为依据的。

莎士比亚在剧中满腔热情地描绘了资产阶级新女性争取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权力、反抗父权制的斗争,并通过现实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人与人平等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主义理想。

赫米娅是莎士比亚笔下资产阶级新女性的代表,她对父权制的勇敢抗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重新考量。

中世纪的教会对塑造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权大的影响力,在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上也不例外。

教会声称女人是夏娃的后代,只会诱惑男人走向堕落,这一观念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亨利八世继位后,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改革者们对罗马教会的信仰提出了质疑。

1534年,亨利八世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统领。

从此,教会对英国的统治告一段落,教会对妇女的不公正态度也受到了极大地动摇。

《仲夏夜之梦》, 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

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

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片段1)。

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片段2)。

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片段3)。

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这里选用了其中最为著名的两首:《夜曲(E大调)》(片段4)和《婚礼进行曲》(片段5)。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