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明 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观岳如也。
” 京观典故: 原文:丙辰,楚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
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楚子曰:非尔所知也。
夫文,止戈为武。
武王克商。
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
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求定。
’其 六曰:‘绥万邦,屡丰年。
’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故使子孙无忘 其章。
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
暴 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 德,我无 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
武非吾功也。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
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 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 君宫,告成事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