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推荐:
 首页 > 问答 / 正文
中部六省一般指什么地区 两个省份的差距越小

Time:2025年02月23日 07时45分52秒 Read:140 作者:admin

中部六省一般指中部地区。

中国中部地区,东接沿海,西接内陆,按自北向南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最大城市为武汉。

截至2017年底,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约10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68亿人,生产总值约17.94万亿元。

中部地区,没有沿海省份的港口优势,但比西部的交通环境要好,再加上内河港口,区位优势处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整体实力也处在全国中等水平。

国家最初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崛起”,所谓的崛起是针对中部塌陷来说的。

因为中部四周就是华南、华东等强省,这些省份崛起之后,中部自然就显得塌陷了。

如今国家对中部的定位是高质量发展,这个高质量发展对全国都是通用的,但是对于中部有着更加特殊的含义,那就是要起到平衡东西南北差距的作用。

东南沿海各省,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产业和人口都在不断聚集,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用工成本、土地成本都在不断上升。

再加上国家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决心越来越大,希望这些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为此还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部地区就占到了4个,分布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个省份。

这些都说明,未来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那么,全国2022年一季度GDP数据出炉之后,是否有什么新变化吗?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全国区域经济的格局已变,中部6省GDP增幅领跑全国。

根据已经公布的省份排序,中部六省增幅具体情况为:江西省,增幅6.9%,全国第一、中部第一;湖北省,增幅6.7%,全国第二、中部第二;山西省,增幅6.5%,全国第四,中部第三;湖南省,增幅6.0%,与海南省并列全国第6、中部第四;安徽省,增幅5.2%;河南省,增幅4.7%。

这里面由于还有部分省份数据尚未公布,安徽和河南两省的排名会发生变化,但是前4个省份基本已定。

可以看到的是,全国增幅前10的省份中,中部地区就占到了4个,分别是江西、湖北、山西、湖南。

江西和湖北,更是包揽了前二位。

很多人肯定会说,沿海省份的GDP总量依然远远高于中部各省,增幅高点也没大用处。

短期看确实如此,但是长期的话,就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打个比方,以2021年全年的GDP数据为例,分别选取中部的湖北省和华东的浙江省相对比。

假设条件是,浙江每年的增幅为5%,而湖北为7%,5年之后的会有什么变化?2021年,浙江GDP/湖北GDP=73516/50012=1.47,即目前浙江的GDP是湖北的1.47倍。

按照每年5%的增幅,5年后浙江GDP总量为93827.12 元;按照每年7%的增幅,5年后湖北的GDP总量为70144.42 元。

那么浙江依然领先湖北,但是比值降低到1.33,这说明两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当然这只是假设数据,只是想说明GDP增幅的意义。

两个省份的差距越小,后者的增幅越大,赶超前者就越容易。

“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增速为四大板块之首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区域板块增长格局演变看,“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特别是从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底,连续10个季度经济增速领跑四大板块。

2020年,中部地区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2%的地区生产总值。

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经济同比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为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部地区既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强劲的发展动力,又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完全能够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丛亮说。

从“三基地一枢纽”的功能看,2006年,中央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部地区在全国的骨干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强。

”丛亮说。

中部六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湖北省人均GDP是山西省的1.43倍,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个百分点,如何借力《意见》提升中部地区的区域整体实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下一步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丛亮说,《意见》从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市更新和品质提升等五个方面进行部署,推动中部六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Copyright © 2025 豆禾网 | 网站备案号:新ICP备2025018319号-20 | 网站地图

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留言给我们及时删除 。